中國時報【謝幸恩╱新北報導】

媳婦熬成婆!學人社區延宕27年終於完工交屋,也是台灣首起學者自力築屋。中研院學者群從社區規畫到開發申請,一步一腳印,雖遇天災人禍,但築巢的夢想未被打消,即便開發規模縮小、參與人數減少,夢想「邊築邊走」,但仍盼望未來還能推動相關計畫。

學人社區籌建過程接連遭3大關卡,一是保育類動物棲息地問題,二是台北縣府停審汐止山坡開發案,三是集村農舍法條限制;但學者群憑藉專業一一面對,並克服難關。

委員會起先開發基隆山坡地,為了解下半輩子的「家」,事前做地質調查鑽探、田野調查,發現部分土地涉及保育類動物棲息地,如大冠鷲偶爾徘徊上空,也查到25種鳥類、10種蝶類,幸生態影響程度小,申請開發案未被擋下。

孰料林肯大郡災變、基隆河水患,台北縣府也因此停審包括學人山莊社區在內共9件10公頃以上私宅社區開發案,社區85公頃土地緊鄰基隆河支流姜子寮溪,迄今無法開發。

學者們遵守法令,只好靜候後續發展,一等就是10多年頭過去。有會員等不下去,便將土地所有權、股分轉賣其他人。現任開發公司總經理閻琴南說,直到基隆市政府2年前同意委員會以「集村農舍」開發七堵泰安農地,才跨出第一步,卻又碰上農舍法條限制。

集村農舍最少須20人合蓋,但須以農民身分登記,5年內不能買賣移轉,未來買賣移轉承受人也須是農民。閻琴南說,配合限制農舍開發面積、低樓層的要求,才會另選一塊農地旁的丙種建地施作,規模也從20戶縮成11戶。

委員會主委華昌宜表示,1988年新竹掀起自力造屋熱,如工研院、清大、交大、聯電等集資構想安居計畫,最後僅剩聯電、華邦科技兩案,其餘都胎死腹中。學人山莊社區時間最久、結構特殊,也為全台首起學者造屋,若成為最後一例,實屬可惜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鄭智蕙而真誘宮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